●有效能的教師條件:
◎美教育心理學波利Borich (1988)
1.教學的明確性
2.教學的多樣性
3.投入教學的程度
4.中等至高度的學習成功比例
◎史密斯Smith (1969)
1.豐富的學理基礎
2.與學生家長有良好積極的態度
3.熟悉任教學科的知識
4.純熟的教學技巧
◎美教育學者麥爾(Myers 1995)
1.良好的班級氣氛
2.有效的時間運用
3.積極的教學策略
4.教師期望與獎勵
●何謂「學習」
人類的腦是一個「用盡廢退,喜新厭舊」的器官。
對有意義的事物會產生「感覺」,感覺會因受環境刺激而產生「知覺」,這就是「學習」。
腦接受環境刺激時,會對事物產生新奇、挑戰;但面對「慣性動作」時,腦就會漸漸忽略它,注意力無法持續。
教學運用:給學生有意義的學習,並讓教材具新奇、教學生動活潑。
●學習的理論
一、課前準備要做得精熟仔細
1.成功的學習是想要學習的動機
2.課程是教材加上教學的融合
3.百分之八十的教材僅夠百分之二十的教學
二、要有好的教學目標和架構
1.有系統有組織的教材
2.有計畫完整的教學
3.有精確合理具體的評量
三、有效的使用時間
1.立即開始學習活動
2.讓學生了解教學內容
3.適當的調整上課速度
A.上升曲線第一分鐘到第二十分鐘
學生精神最好,學習效果最佳,應把握教學速度,直接進入教學主題與上課內容,避免浪費時間在與教學無直接相關的事務性工作上。
如:點名、檢查作業、檢討考卷、聊天、訓 話、、、等等
B.中間平衡線第二十分鐘到第三十分鐘
上課到中場時老師是講得最精彩的 時候,但學生反而是精神最不好,注意力不能集中,老師如再繼續用平淡的講述方法教學時,學生會睡著。
教學運用:分組討論、增加師生互動、操演實作、、、等等。
C.下降曲線第三十分鐘到下課
下課前學生精神又來了,興致又提高了,但老師卻已累了!
教學運用:口頭問答、隨堂測驗、心得報告、小組報告、單元結論(單元總結)、、、等等。
●動機
1.內在動機─個體自發性的動力【好奇心、好勝心】
2.外在動機─外在環境力量的刺激【獎狀、獎章、正刺激、負刺激】
3.成就動機─個體想獲取超越成功以及卓越的內在需求
◎老師可藉此進行:
1.協助學生設定學習具體目標
2.鼓勵學生承諾盡力達成目標
3.幫助學生訂定合理可達成的目標
4.幫助學生體驗成功
5.教導學生達成成就動機的行動策略
◎啟發學習的條件:
1.利用學生現有的動機
2.設計適當的學習目標
3.使學生覺得學習有價值
4.教材宜與生活經驗背景相結合
5.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
6.教學方式活潑而多樣化
7.善用增強技術
8.提供學生良好的楷模
9.安排與設計適當的學習環境
10.多元且合宜的評量
◎引發學習動機的策略
1.建立先前條件(環境、教材、目標、)
2.維持學生對成功的期望(成功的機會)
3.提供外在性的誘因(獎賞、贊美、)
4.激發內在性的誘因(新奇、創意、)
5.刺激學生有學習的動機(聲光效果、積極正面的期待、抓住學生興趣的事、有效的教學策略、、)
●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
「有效能的老師會盡量減少學生的偏差行為;沒效能的老師一直跟學生偏差行為爭戰。」
◎良好的教室管理
1.有效的教學(準備教材、投入教學)
2.明確的流程(解釋、預演、重複教導)
3.良好的紀律(行為規範、徹底要求)
4.班規的建立(師生共訂、獎賞分明)
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://blog.xuite.net/kc6191/study/17145008/track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